首页 < 和艺资讯 < 行业资讯

Industry information

行业资讯


一个村庄的“不锈钢梦”
日期:2017-11-03 21:57:09  点击率:3005

  工人们正在紧张地生产中。

  力争通过二到三年努力,向不锈钢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使鲁中不锈钢商城产业集聚区形成不锈钢产业从压轧、平整、制品、研发到物流交易为一体的产业链,成为全国知名的不锈钢生产和交易基地

  10月27日,在经济开发区张家洼街道鲁中不锈钢商城的一家店铺内,锅碗瓢盆等各类不锈钢生活用品一应俱全,不时有顾客光顾。经销户柳圆寅正忙着进货、点货,“我们是年初入驻商城的,签三年合同可以免费使用2年,只交了1年的租金,非常优惠。”他笑着说。

  2016年10月,鲁中不锈钢商城开业运营,柳圆寅和其他20余位不锈钢产品加工、销售户入驻商城,租了这间约300平米的店铺。“与市区相比,这里的铺面要便宜很多。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区位、规划打动了自己。不锈钢商城今后将建成为鲁中地区不锈钢产品生产、加工、销售集聚地,产品集聚更广,更易形成品牌知名度,”柳圆寅说:“随着各类配套设施的完善,商城的人气会更加浓厚、商机会更多,这里的生意会更加好做!”

  鲁中不锈钢商城紧邻中国五矿鲁中矿业有限公司,位于张家洼街道驻地,总规划面积149亩,计划总投资3.2亿元,总建筑面积10.7万平方米,是集购物、批发、零售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中心。项目自2015年起开工建设,目前二期14000平方米的主体工程已经完工,与广东潮州合作建设的不锈钢体验馆也已建设完毕。“我们将依托泰山钢铁雄厚的不锈钢人才、技术、产业优势,吸引高新技术人才聚居,打造不锈钢研发创新的‘不锈钢科研中心’功能区;融合‘互联网+’销售模式,主打不锈钢特色品牌店、精品店,形成仓储物流、商品交易为主的现代精品商业功能区;满足不锈钢创业者创业、学习、交流、洽谈合作的需求,建设集办公、创业、创新于一体的人才聚居功能区。”张家洼村党支部书记张同锋介绍说,商城投入使用后可容纳2000余人就业,实现年交易额1.6亿元,年形成税收2000万元。

  为把不锈钢产业做大做强,张同锋提出,将与不锈钢产业园和办事处加强协作,力争通过二到三年努力,向不锈钢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使鲁中不锈钢商城产业集聚区形成不锈钢产业从压轧、平整、制品、研发到物流交易为一体的产业链,成为全国知名的不锈钢生产基地。

  目前,我市不锈钢产业链正迅速延伸拓展,新上的安泰不锈钢焊管、亿鑫源不锈钢焊管、燕山不锈钢挂饰、常鑫不锈钢装饰材料等项目已竣工投产,全区不锈钢产业初具规模。特别是与揭阳宝嘉不锈钢的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破解了不锈钢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为张家洼村实现自己的“不锈钢梦”创造了条件。“眼下,我们正在筹备园区交流会,希望借此扩大商城的影响力,汇聚更多的不锈钢生产商和营销商,推动不锈钢产业产品多样化发展。”张同锋信心满满地说。

  传统产业“新 ”意盎然

  钢铁是我市的传统主导产业。近年来,我市一手抓科技研发,大力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品,一手抓产业链条延伸拓展,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对其加以改造,培育新的产业集群,推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尽管天气逐渐转冷,但泰钢集团不锈钢厂处处呈现一派繁忙景象,刚刚下线的不锈钢,被快速装运。“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发展不锈钢产业就是我们紧盯国内外市场、错位发展的前瞻决策,优质、拳头产品是发展的最好动能。”副总经理邵书东认为。

  钢铁等传统产业既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又是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重点难点。近年来,我市把新旧动能转换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统领,以“四新”促“四化”,不仅使传统产业这棵参天老树开出新花来,而且“新”意盎然、一派新气象。

  不锈钢、优特钢等产品占比达到30%以上———钢铁产业加快向“三高”转型

  我市以钢立市、以钢兴市,有2200万吨/年的钢铁产能,接近全省总产能的1/4,并以钢铁为主导,形成了采掘冶炼、加工铸造、机械装备、运输物流等十几个上下游相配套的产业集群。

  结构性矛盾一直影响着莱芜发展。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市钢铁企业受到严重冲击,产品价格持续下跌,效益大幅下滑,直接下拉了全市经济的增长速度。因此,加快发展钢铁产业,推进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我市抵御市场风险、提高发展质效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我市在完成中央、省下达的去产能任务基础上,以国家级钢铁产业转型示范市为抓手,全力加快钢铁产业转型提升,实施了莱钢750轧机改造、泰钢不锈钢冷轧等一大批产业提升项目,着力发展优特钢等高附加值和深加工产品,推动钢铁产业走上精细化、特色化发展之路。目前,全市不锈钢、优特钢等高端高质高效钢铁产品占比已达到30%以上。同时钢铁企业创新研发实力不断增强,给企业带来显著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去年,莱钢集团完成壳牌石油用型钢、国电工程用钢、600MPa高强螺纹钢筋等78项新产品的试制开发,新产品累计销售181万吨,助企业减亏增效2.6亿元。

  精深加工企业200多家,加工能力达500万吨——— 产业链拓展推动“钢需”不断扩大

  去年11月26日,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决定批准了《莱芜市钢结构建筑应用促进条例》,这是我市以地方立法形式在全国率先制定的深化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地方性法规,为钢结构建筑应用和钢铁行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

  我市是全国最大的H型钢生产和研发基地,年产各类H型钢300多万吨,具备年40万吨钢结构制造能力。目前我市正在起草全省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标准,并计划与龙头企业杭萧钢构合作,规划建设总投资60亿元的绿色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力争到2020年,创建国家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

  这是我市延伸拓展传统产业产业链,推动产业价值链不断向高附加值、绿色低碳和消费终端延伸而采取的重大举措。目前,我市钢铁精深加工企业200多家,加工能力超过500万吨,初步形成了以昊宇车辆为龙头,若干企业相配套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格局。同时通过大力发展电梯制造、风电装备、智能车库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加快拉长钢铁精深加工链条。其中,泰嘉冷轧不锈钢板材项目,力争3年时间引进集聚不锈钢产业链企业60家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0亿元,成为江北重要的高端冷轧不锈钢生产加工基地。“目前,全市钢铁深加工企业所采用的钢材,从市内三大钢企采购210万吨左右。这说明我市钢铁产业在生产和消费环节还存在没有完全打通的问题。下一步我们要通过建链补链,引导上游企业积极适应本地市场需求,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提高就地消化率,把产业链条贯通起来。”市经信部门负责同志认为。

  非钢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钢铁产业6个百分点——— 全市经济结构加速“软化”

  钢铁一感冒,莱芜就打喷嚏,曾是莱芜产业结构的生态写照。

  为破解“一钢独大”之困,市委、市政府确定了钢铁生产及深加工、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等十大重点产业,加快振兴提升,并在这十大产业之中,又筛选了100家左右的骨干企业进行重点培育。

  实现产业振兴提升,政策至关重要。我市先后出台了“含金量”极高的扶持政策。莱芜市财政安排1亿元,成立了产业发展基金,并将连续安排5年,吸引30亿元的社会资本投入;成立了规模5亿元的政府参保的融资性担保公司;设立了首期1亿元规模的中小企业应急转贷资金;扩大政府过桥资金规模,支持企业发展。

  政策的强力刺激,推动着全市重点产业特别是非钢产业发展迈入了快车道。钢铁精深加工、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等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生物医药、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产业利润均保持40%以上的增幅。今年1—7月份,非钢产业增加值增长13.7%,增速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和钢铁产业3.7、6个百分点。

  转型要在“特”上下功夫

  市场价格的大幅上涨,的确让钢铁企业的日子好过了起来,一些企业乘市场之利走上了加快转型发展之路。但转型务必要在“特”上下功夫,否则有可能重走产品过剩老路,尽管产品看上去高端了不少。

  市场正在出现这一端倪。近年来,不少钢铁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怀着转型升级的良好愿望,纷纷上马高端产品生产线,但由于在“特”上重视不够、调研不足,导致产品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重,这是不少企业产品高端但不能实现高效、陷入亏损困境的原因之一。

  有专家指出,当前的钢铁行业到了生产关系重新适应生产力的大变革时期,钢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想继续立足,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但转的同时要注重产品的特色、特点和稀缺性,真正“转”出市场需求大、竞争力强的高、精、优产品来。如此,企业才能真正走出一条脱胎换骨的转型之路


下一篇: